micro led前景趋向小尺寸?-尊龙棋牌

您好,欢迎访问山东晶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尊龙人生就是博官网!  | 联系尊龙人生就是博官网
当前位置: > 资讯动态 > 行业新闻 > micro led前景趋向小尺寸?
新闻资讯
行业资讯
山东晶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
电       话:0531-8871-2788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58-0531-2788
传       真:0531-8871-0988
地       址:济南市高新区化纤厂路13号华诚电子工业园
micro led前景趋向小尺寸? 发布时间:2019-08-26 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阅读量:199

  从等离子显示到液晶显示,再到led小间距,图像显示技术的成熟大多因应了不同阶段的大众市场的需求,从而得到极大的进步,在世界半导体显示行业发展的进程中,中国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。

 目前,led显示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拐点,在mini led与 micro led的正面交锋之下,不少国内led企业已经耐不住研发的寂寞,绕过mini led,直接向micro led涌去。

 micro-led即微型发光二极管,是指高密度集成的led阵列,阵列中的led像素点距离在10微米量级,每一个led像素都能自发光。相比于使用led背光背板的lcd显示技术以及led显示技术,micro-led具有发光效率高、功耗低、响应快、寿命长的特点。目前,包括索尼、苹果、三星等厂商都将micro-led视为次世代显示技术,不断加强研发投入。

 micro-led显示技术是将传统的无机led阵列微小化,每个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的定址、点亮。简单的讲,可以看作是小间距led的尺寸进一步缩小至10微米量级。micro-led的显示方式十分直接,将10微米尺度的led芯片连接到tft驱动基板上,从而实现对每个芯片放光亮度的*控制,进而实现图像显示。

 总之,无机led材料天然的性能优势使得micro-led显示技术成为一项具有潜力的新技术。首先,与oled、量子点材料相比,无机led材料不仅具有发光效率高的特点,更为重要的是不会受水汽、氧气或高温的影响,因而在稳定性、使用寿命、工作温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。其次,作为显示屏应用于手机、穿戴式设备、vr/ar设备,micro-led显示屏具有低功耗、高解析度的特点,对于提升使用体验有着同样明显的优势。

 micro-led与lcd、oled主要性能参数对比

 

 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
 micro led当下技术是否成熟?

 micro led由于高亮度、低功耗、快反应、长寿命等特性被称为“下一代显示技术”,但技术研发的难题一直到今天也没能完全解决,从产业链上游的芯片,中游的转移、面板到下游的终端应用,每一个环节都牢牢扼住micro led飞翔的翅膀。

 智能视讯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振志向数字音视工程网记者介绍,为了确保发光质量,micro led芯片尺寸必须小于100μm,在微小芯片的巨量转移过程中,产品良率的问题,即便最终通过聚集形成发光面板,死灯现象也非常严重,并且产品检修成本很高。相比之下,mini led使用的芯片尺寸大于micro led但小于一般led,在相关生产工艺、转移技术上较之micro led容易取得突破。

 多名显示行业专家一致认为,芯片尺寸、生产工艺、批量转移、修复等都是制约micro led生产的重要环节,micro led目前还没有的生产商,要发展起来还需要材料、工艺、设备全产业链的配合。奥拓电子早在2013年研发生产mini led产品时,已看到micro led的市场前景,多年来在micro led的研发上也沉淀了不少经验,但也看到其中关键性的技术难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。吴总向记者表示,公司对于显示技术的前沿探索非常关心,对于mini/mirco的应用一直都有投入研究,以等待合适的时机进入市场。

 micro led当前能否实现量产?

 至于micro led当前能否实现量产,不少行业专家均持怀疑态度,据国际信息显示学会(sid)北京分会主席严群博士估计,micro led大面积应用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。吴总也认为,以当前的综合技术储备,micro led要实现量产至少需要3-5年时间。因为本身奥拓电子在micro led的技术储备是非常丰富的,也不排除未来合适的时机提前量产。

 而从三星、索尼等显示巨头近年在各大行业展会的动作来看,micro led量产的时机似乎已经到来,种种迹象表明它们正在拥抱“下一代显示屏”的商机,并准备收割*波市场红利。

 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是,当前micro led的产品良率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,台湾某掌握巨量转移核心技术的企业日前对外宣称,其转移良率可达到99.9%,不足99.99%的部分可通过检测修复来弥补,该技术实际用于micro led产品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。另外一个问题,也是影响量产*的因素即是生产成本的问题,业内人士透露,仅一台巨量转移设备的采购成本就是上千万,真正实现量产,售价将极其昂贵,届时能否实现产能效益也是未知。

 考虑到不同地域特性,吴总认为,中国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,有些技术不成熟的产品在推出市场后也可以通过“优化”的方式来逐步解决一些技术层面或者客户需求的问题,从而达到生存乃至发展的目的。不过,要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micro led产品,吴总也明确表示,至少需要3-5年的技术沉淀,之后还要考虑相关生产成本等因素。

 micro led的应用市场在哪里?

 一些研究者认为,micro led推出市场的路线就如同首字母“m”,会出现大、小尺寸同步增长,*终收于中尺寸的趋势,即先面向市场的可能是小尺寸的可穿戴设备、车载装置及大面积视频墙等产品,随后才会向中等尺寸的商用电视屏等方向发展。

 吴总则认为,micro led的发展方向不在大尺寸,而是在小尺寸的可穿戴设备、ar、车载、手机等应用市场,究其原因,一些需要用到大面积拼接视频墙的场景,如指挥中心、融媒体、展览馆等,led小间距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micro led很难产生替代效益,而在一些需要高亮度、低功耗、快反应、沉浸式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方面,micro led对相应市场产品的替代性很强,因此一旦上市,首先受到冲击的不是led,而是oled、qled等显示类产品。

 一、micro-led应用前景广阔

 1、大屏显示切入利基市场,小屏显示潜在的替代方案

 大屏应用中micro-led主要竞争对手正是同样定位高端大屏显示的小间距led。micro-led相对小间距led,除了小间距led也拥有的无拼缝、高亮度等优势外,还拥有可视角度大、亮度对比度更高、画质更好等优势:

 1)可视角度大:相较于传统的小间距led显示屏,由于microled晶片尺寸更小,因素光学设计上可以使得可是角度更开阔。

 2)对比度更高:单一大屏模组上,micro-led光源占比仅1%,黑色比例高达90%,可以吸收外界光线,达到更好的对比效果。

 3)画质更好:支持hdr,拥有十位元色彩深度与更广的色域。

 对比micro-led&小间距led

 

 资料来源: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

 2、小屏应用:竞争优势突出,次世代显示技术

 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,oled显示风头正旺,大有取代lcd液晶屏之势,oled之所以能受到各大终端厂商的青睐,正是因为其在反应时间、视角、显色性、能耗等领域优于液晶显示。而microled在光效、清晰度诸多指标上优于oled,仅从技术上看完全有机会取代oled,有望成为继oled之后推动显示质量提升的次世代显示技术。

 二、micro-led市场启动首先带动led芯片需求

 假设智能手表和vr/ar设备中实现micro-led*渗透,则将等效消耗超过1400万片2寸led晶圆片/年,占当前整个led芯片年需求的20%左右。对应led年产值超过200亿每年。

 micro-led、oled产业链对比

 

 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
 通过对比micro-led与oled的产业链,我们可以看出,micro-led与目前oled的产业链具有很多相同、重叠的领域。对于这些相同的设备、材料、零件、制程,micro-led仅是对原有oled的替代,并未产生新的需求点。例外的是,对于led外延片,micro-led是新的需求点,新的增量来自于芯片厂的扩产以及对巨量转移技术的进步,那么至少led外延片厂商将从micro-led的投产中显著受益。

 大陆led外延片生产商,将是micro-led产业链中优先获益的一环。目前全球led外延片市场中,大陆厂商量、质兼备。有别于oled材料依赖进口的现状,大陆厂商掌握micro-led发光材料,对于产业链中其他厂商来讲,推动micro-led相关产线改造升级的动力更强,更容易实现micro-led产业链整合,降低成本,扩大市场。

 三、国际巨头相继入局

 目前,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,micro-led除具有oled自发光、厚度薄、质量轻、视角大、响应时间短、发光效率高等特性外,更容易实现高ppi(像素密度)、体积小、易于携带、功耗低等优异特性,十分符合头盔显示器、立体显示镜以及眼镜式显示器等技术需求。不过,micro-led仍面临着巨大的技术突破瓶颈。microled制程共计四大关键技术,其中转移技术是目前困难的关键制程,对生产设备精密度、制程良率等七大指标要求十分严栺。

 目前各方已着手研发如何将数量庞大、分散的micro-led转移到小方块等高精密度的制程,预计实现量产、技术成熟仍需3~5年左右时间。以小间距显示屏发展为模板,预计初期micro-led市场会先应用于穿戴装置等小众市场上。此外,micro-led在智能型手机市场也具潜力,以智能型手机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,高阶机种通常以能展现优质影像的*新显示技术来做卖点,当micro-led技术一旦在智能型手机上实现商业化,预估将更快渗透到高阶智能型手机市场。

 影响micro-led转移技术的七大因素

 

 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

 新兴技术备受瞩目,苹果、鸿海等国际巨头相继布局。苹果自2014年收购美国micro-led显示技术公司luxvue后,目前已在加紧布局、准备量产。据报导,苹果位于台湾地区桃园龙潭的实验室,将于2017年底开始小规模生产micro-led面板,应用在下一代applewatch上。此外,鸿海集团2017年宣布收购美国新创公司elux所有股份,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,以期进一步加快micro-led显示器商品化进程。据统计,目前全球参与micro-led的相关厂商及机构达近百家,其中除苹果和鸿海外,还有facebook旗下oculus收购infiniled、康得新投资ostendo等。随着巨头纷纷试水,micro-led商品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。


服务热线:400-850-2788
电 话:0531-8871-2788  158-0531-2788
传 真:0531-8871-0988
邮 箱:[email protected]
网 址:www.sdkinda.com www.sdkinda.cn
    网站访问量:1685168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