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继2022年micro/mini led商业化进程加速之后,被给予厚望的一年。尽管面临终端市场需求不振和驱动ic库存疲软等挑战,micro/mini led仍以迅猛的姿态驶入发展快车道。众多相关项目加速落地,关键技术屡获突破,降本增效成果显著,终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,包括高端电视、车载显示、ar/vr等新领域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。特别是适配新型micro led晶体颗粒的led直显新“封装工艺”——mip封装技术,在小间距led直显市场持续升温。同时,led显示屏行业围绕mip和cob这两大封装技术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。那么,mip和cob技术的应用前景如何?谁才是mini/micro led的最优解呢?
微间距到来
根据迪显咨询《中国大陆led小间距月度中标项目数据库》统计,2023年1-6月led小间距公开中标项目数量8039个,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7.0%,项目个数增长较明显,项目数量逐月走高,其中6月份达到高峰,中标项目超2300个,同比增长超80%,需求增长明显,可以看出目前led小间距市场需求仍保持稳定成长,落地成交项目持续涌现,同时也反映了目前市场竞争持续激烈化。
而伴随led显示微间距时代的到来,封装技术之争的竞争愈演愈烈,各品牌商的发展道路也逐渐明确,作为彰显技术实力的高端方向,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对微间距市场的布局和研发。当前,封装结构主要包括smd、imd和cob三种技术。作为最具成熟性的技术,smd与imd技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,不过在面向颗粒尺度越来越小的mini/micro led时,两者都显得不够打,因此在行业需求之下,cob与mip封装路径进入了微间距时代的考量范围。不可否认的是,在cob作为封装技术主要高端方向的前提之下,行业内对mip和cob技术的讨论仍然存在不同看法。
先从市场占有率来看,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led小间距市场终端销售额38亿,其中p1.6及以下间距段销额占比达62.5%,销量占比29.6%,比重提升明显,细分行业项目需求拉动,整体间距微缩化进程明显。此外,另一组重要数据显示,在2023年上半年,中国大陆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中,smd(含imd)封装技术虽然仍是主流,市占90.3%;然而,cob封装技术同比增长了3.3个百分点,比重上升至9.7%。
单从各间距段中cob封装技术的渗透率来看,在间距p1.0以内的产品范围内,cob技术优势更加凸显,叠加良率提升带来成本优化,cob封装显然是微间距市场的主流选择。不管是从展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展出cob产品,还是从市场的情况来看,下游客户对cob显示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。但另一方面,mip也在全力火开,在年初的ise2023上,不少国际品牌也展示了其基于mip技术的显示屏;利亚德早前的举行的战略发布会也重点介绍了mip技术进展并发布了多款基于mip技术的新品……截至目前,mip封装技术已经吸引不少国内厂商品牌的关注,即便大家对于mip封装技术存在不同差异,但从整个产业链上来看,mip的布局在不断扩大。
增量提质降本
或许把mip和cob两种封装技术用竞争的角度来看待,显得过于片面。先从两者的技术原理来分析,mip与cob都拥有对方无法替代的技术优势。mip技术即是从micro led外延片上将micro led芯片转移到载板上,再进行封装,封装后切割成灯珠,再对其混灯和检测,最后转移到蓝膜上出货。以“化整为零”的思想,分开封装后以smt方式再形成整块面板,通过对小块面积良率的控制,解决了大面积控制良率难度较高的问题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,mip 技术结合了mini led较为成熟的工艺,以及micro led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先进的技术,并且减小了点测分选的难度,是推进micro led的商业化落地的有效路径之一。